Skip to main content

西西弗与精典书店之小同大异

精典书店是老前辈(唯一的老前辈),地头蛇(这称呼不太中听),有点唯我独尊的气势。实际上,在这个城市,它是有这个资格。

西西弗算是晚辈(至少在这个城市是这样),新人(还不能算是强龙),显得有些谦卑过度,小心翼翼。当然,初来乍到,理应如此。

精典和西西弗都可以笼统的算作书店,这是小同。

但它们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的显现出大异之处,精典的全名是“精典书店”,写的很清楚明白,它就是一家书店,单纯的书店而已,而西西弗全名则是“西西弗城市书房”,它也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书店,但它似乎是不愿意人家仅仅把它当作一间书店而已,它好像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从它的名字和附设的矢量咖啡馆和不断推出的社会活动可以容易的感受到(虽然精典也有咖啡座,但两者档次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而从它的留言角的超高人气可以体现出它的这种定位是比较成功的(在那个留言角看风格各异的文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有点文化沙漠的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即便它一来就选择的是被称为文化区的沙坪坝,但这个所谓的文化区除了堆砌了一大堆的学校之外,真的无法让人感受到它有多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实在是辜负了多少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名人的厚望啊,在这里就不想多说了。

所以西西弗是很明智的,它处处都在想办法让大家参与到这个庞大而艰难的任务中来,它设立留言角让大家一起来营造气氛,那确实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这里的人没有文化素养和气质,而是这个地方低级而无能的管理者把所有的才华和思想都埋没了,他们只懂得怎么在步行街开更多的服装店赚钱。现在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空间可以让大家受到文学熏陶,施展才华,有如海绵吸水,更甚山中涌泉。我们可以跟随潮流把西西弗说为书店2.0,就像我们现在大红大紫的web2.0一样,因为这样才可以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去达到更美好的目标,Google在这方面不就是一个成功的楷模吗?

而精典呢,由于其较长的历史,累积了无数的老读者,我在西西弗进入这里之前就写过一篇关于精典的文字,因为当时这么大座城市,就只有这么个地方还可以看看书,即便它有不少的问题,也算是让人欣慰的事情。

我越来越觉得精典的老板应该是个精明的,理性的人(西西弗的老板应该是相反),精典书店盘踞于这个城市最顶尖的消费场所大都会一侧,最有特色的建筑纽约纽约的负一楼(但入口在平层),与金夫人影楼的中国总店毗邻,可以说是占据了黄金口岸,一家书店能开在这种地方是需要很足的底气的。这是什么概念,说的更形象点,如果换成上海,就相当于在淮海路的恒隆广场隔壁开一家书店,而且面积还不小,至少是数百平米。

那精典的底气从哪里来呢?我觉得,首先是它庞大的老读者群体,确立了头号书店的地位,还有它跟各出版社和作家以及相关的机构的良好关系也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虽然它占据的地方租金昂贵,但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人流量和精准的消费群体。由于这里的写字楼多,商务消费人群也非常集中,这里的杂志和商业类书籍也是销量非常好,光是杂志都有过百种,热销的杂志数量也很多,甚至还有同步发行的英文原版国家地理杂志(西西弗的杂志只有寥寥一二十种),这是保证它能够活下去的重要保障。

所以,连这个书店的服务员(不太贴切,但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称呼)都是趾高气昂的,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也许就是老板的家属),最麻烦的是,她们绝对只说重庆话,有一次,有两名外地慕名而来的读者在快要打烊时想要进去看一看,结果是硬生生的被她们用重庆话给轰出去了,当时让我惊讶不已,还有一次也是两名外地来的读者想要买杂志,问她们是不是最新的杂志,她们用重庆话说了一大堆,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杂志全都是新的,怎么可能有旧的之类,结果人家听不懂,她们还是坚持用重庆话重复。而在西西弗,清一色的都是学生风格的服务员,都是统一的很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

书籍种类方面,精典虽然是偏向商业和畅销书一点,但其他的人文社会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也是一应俱全的,甚至还有正版电影的DVD。在这里看书只能站着看,如果要想坐着慢慢看,就需要掏钱办理会员卡了。而西西弗则更偏向人文领域,感觉书籍类别的丰富性还比较不足,不过在这里你有很多的专设的位置让你慢慢看书,不管你是不是会员。西西弗甚至鼓励读者坐在座位上慢慢抄书,这可能是他们打造人文高地决心的体现吧。

有很多人说,西西弗是想成为另一个诚品。但我觉得,如果一味的模仿,你是没办法真正的去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当诚品在台北市的敦化南路亏损了十年还在坚持的时候,有多少人有这个毅力和决心,当然,现在诚品成功了,借鉴它的成功之处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管怎样,精典和西西弗对这个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它们都能够发展的很好,彼此竞争而又互补,让这个城市多一点书香的味道,也给大家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針對旺旺中時重慶事件聲明的回應

旺旺中時集團給出了重慶事件的 聲明 ,一如既往的態度傲慢,不尊重事實,不符合邏輯,不承擔責任。對此,我做出如下回應: 第一:申請函上的旺報編輯部和業務部的章不是假的吧,如果你們主張是假的,那請把真的拿出來做個對比就知道了。 第二:我親耳聽到的刁明芳副社長在電話裡承諾說手續正在辦理中,讓我們先不要急,客戶需要蓋章可以傳回臺北,這個該怎麼解釋? 第三:張曉峰在 3 月 16 日到臺灣參加旺報兩岸徵文大賽,回來後說在總部申請到一筆經費用於辦事處運作,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第四:重慶市台辦也有你們的申請記錄,社長也來過重慶,重慶這邊也有接待,這個也要否認嗎? 第五:你們說不準在大陸設立辦事處,那麼,你們在北京,上海,福州,廈門等地設立的是什麼? 第六:天津濱海新區是不是在旺報做了軟文( 置入性行銷) ? 第七:我在 2 月底就請臺灣的朋友去旺報臺北總部找了黃清龍社長,並告知重慶辦事處的運作情況,既然你們早就解除與張曉峰的關係,為什麼他還在 3 月 16 號去參加了你們的頒獎典禮,還在台與你們待了一個禮拜,會見眾多臺灣政商人士? 第八:既然你們跟此事毫無關係,為什麼要讓旺報的徐尚禮副總編每天打電話給我,一開始說正在跟社長商量進入旺報總部工作,後來又說考慮讓我接手重慶辦事處,最後卻威脅要將我家人遣送回大陸,你們倒是給出解釋啊? 在我跟蘋果日報爆料後,蘋果日報跟旺旺中時集團的發言人了解情況,你們的發言人連張曉峰這個人都不承認,說根本沒聽過這個人,現在你們的聲明又承認張曉峰是你們的特約記者。請問,你們說的話,還有誰敢相信? 你們權傾朝野,老謀深算,我們勢單力薄,年輕單純,你們用盡卑劣手段恐嚇打壓我們,是不是太無恥?你們不僅違反台灣的法律,大肆在大陸推行軟文(置入性行銷),還違背大陸的法律,違法經營,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購買社會保險,更是違背媒體良知,捏造事實,顛倒黑背,混淆視聽。 好在我們得到公眾輿論的有力支持,公道自在人心,也請旺旺中時集團去做個民意調查,看看公眾對你們是什麼評價,我想你們也應該有點自知之明吧。 這幾天,也收到一些旺旺中時集團員工的爆料,他們對我們的維權也鼎力支持,只不過迫於旺旺中時的壓力不敢發聲,他們很憤怒,也很恐懼,一家媒體可以讓自己的員工具有生活在白色恐怖氛圍的環

紅都不再

看看上篇日誌,距今已近兩年。那篇日誌發佈後,我便遭遇了長期不斷的威脅與折磨,飽受摧殘。從那時起開始面臨從未想象得到的恐怖生活,一切都是那麼突然,被活活扯進那骯臟的政治風暴。 兩年來只能用煙草來麻木神經,直到記憶力嚴重衰退,身體也逐漸虛弱。不能夠用文字寫出自己的想法,每一句話都可以成為我的罪證。甚至連twitter也只能說些無關痛癢的廢話。 今天市委書記被免職,公安局長也因上月的進入成都美領館而被免職調查,他們導演的戲也算落下帷幕,成敗得失,任人言說。 也許這座城市從此不會再三天兩頭的成為各大媒體的頭版,不會再隨時成為網絡的焦點,但離開風暴的城市更能找到那種平實的美感,回歸本來的模樣。 很久沒能寫出多一點的想法,希望從現在開始能經常寫出自己的觀點。紅都已經成為歷史,也希望以後不再出現這樣的悲劇。

旺旺中時集團的重慶罪孽

我是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重慶辦事處主任助理,在此公開旺旺中時集團在重慶恐嚇員工,違背媒體道德與違反法律的真相。這件事拖了很久,反復思量,雖然我們一直受到旺旺中時集團的強力打壓和消息封鎖,甚至面臨生命危險,但不管怎樣,這些事情還是要讓公眾知曉,了解真相,讓人評說。我們幾位同事也希望討回公道,維護尊嚴。 在此說明,旺旺中時在重慶做的這些事情,我就是當事人之一,手上也有很多證據,所以可以保證事情的真實性。 之前一直對媒體行業的人很尊重,甚至羡慕,特別是相對比較自由的台灣媒體,更是有特別的期待,但經歷了中時的事情後,從開始對這家媒體的羡慕,尊敬,到後來變成驚訝,難以置信,最後剩下的只有憤怒和失望。 去年蔡衍明因為針對六四的不實言論,激起台灣甚至大陸社會的憤怒,認為蔡衍明為討好大陸,毫無原則,唯利是圖,加上對中國時報的高壓控制,引起台灣居民持續的號召抵制中時,近幾日更是達到高潮。 2011 年 11 月底 , 我接到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社重慶辦事處主任張曉峰先生通知 , 正式進入《旺報》上班 , 我的職務是主任助理 , 工作內容主要是文案的寫作以及為主任提供所需協助。 這名張主任之前是《工人日報》重慶記者站記者,後來主動向《旺報》自薦,成為《旺報》特約記者,偶爾寫些關於重慶的新聞在《旺報》發表。他曾多次到台灣與蔡衍明,《旺報》社長和主編等人見面。 從時間上來說,中時集團在去年年中就決定在重慶設立辦事處,那時正是薄熙來在重慶最得勢的時候,所以他們也想藉此機會進入重慶,搶占先機,意欲成為在重慶設立據點的第一家台灣媒體。 當時張主任告訴我,旺報重慶辦事處已經獲得國台辦的審批,只需要向重慶市台辦備案就可以。重慶辦事處除了常規的新聞採寫,還有組織本地企業赴台考察交流,全程由中時集團接待,這當然是要付費的。但實際上,辦事處的核心業務就是廣告。 重慶辦事處加上張主任一共是 7 個人,主要由張主任跟中時集團臺北總部聯絡,他是《旺報》重慶辦事處的負責人,我主要做文案,還有三個業務員,兩個辦公室文員。 他們所說的廣告,主要就是軟文(置入性行銷),當時我們也很詫異,台灣媒體也可以做軟文嗎?還以為只有大陸才有。《旺報》不僅寫軟文,而且比大陸的軟文更誇張,更無原則,他們交代下來,只要願意給錢,不管什麼企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