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书店是老前辈(唯一的老前辈),地头蛇(这称呼不太中听),有点唯我独尊的气势。实际上,在这个城市,它是有这个资格。
西西弗算是晚辈(至少在这个城市是这样),新人(还不能算是强龙),显得有些谦卑过度,小心翼翼。当然,初来乍到,理应如此。
精典和西西弗都可以笼统的算作书店,这是小同。
但它们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的显现出大异之处,精典的全名是“精典书店”,写的很清楚明白,它就是一家书店,单纯的书店而已,而西西弗全名则是“西西弗城市书房”,它也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书店,但它似乎是不愿意人家仅仅把它当作一间书店而已,它好像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从它的名字和附设的矢量咖啡馆和不断推出的社会活动可以容易的感受到(虽然精典也有咖啡座,但两者档次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而从它的留言角的超高人气可以体现出它的这种定位是比较成功的(在那个留言角看风格各异的文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有点文化沙漠的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即便它一来就选择的是被称为文化区的沙坪坝,但这个所谓的文化区除了堆砌了一大堆的学校之外,真的无法让人感受到它有多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实在是辜负了多少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名人的厚望啊,在这里就不想多说了。
所以西西弗是很明智的,它处处都在想办法让大家参与到这个庞大而艰难的任务中来,它设立留言角让大家一起来营造气氛,那确实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这里的人没有文化素养和气质,而是这个地方低级而无能的管理者把所有的才华和思想都埋没了,他们只懂得怎么在步行街开更多的服装店赚钱。现在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空间可以让大家受到文学熏陶,施展才华,有如海绵吸水,更甚山中涌泉。我们可以跟随潮流把西西弗说为书店2.0,就像我们现在大红大紫的web2.0一样,因为这样才可以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去达到更美好的目标,Google在这方面不就是一个成功的楷模吗?
而精典呢,由于其较长的历史,累积了无数的老读者,我在西西弗进入这里之前就写过一篇关于精典的文字,因为当时这么大座城市,就只有这么个地方还可以看看书,即便它有不少的问题,也算是让人欣慰的事情。
我越来越觉得精典的老板应该是个精明的,理性的人(西西弗的老板应该是相反),精典书店盘踞于这个城市最顶尖的消费场所大都会一侧,最有特色的建筑纽约纽约的负一楼(但入口在平层),与金夫人影楼的中国总店毗邻,可以说是占据了黄金口岸,一家书店能开在这种地方是需要很足的底气的。这是什么概念,说的更形象点,如果换成上海,就相当于在淮海路的恒隆广场隔壁开一家书店,而且面积还不小,至少是数百平米。
那精典的底气从哪里来呢?我觉得,首先是它庞大的老读者群体,确立了头号书店的地位,还有它跟各出版社和作家以及相关的机构的良好关系也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虽然它占据的地方租金昂贵,但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人流量和精准的消费群体。由于这里的写字楼多,商务消费人群也非常集中,这里的杂志和商业类书籍也是销量非常好,光是杂志都有过百种,热销的杂志数量也很多,甚至还有同步发行的英文原版国家地理杂志(西西弗的杂志只有寥寥一二十种),这是保证它能够活下去的重要保障。
所以,连这个书店的服务员(不太贴切,但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称呼)都是趾高气昂的,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也许就是老板的家属),最麻烦的是,她们绝对只说重庆话,有一次,有两名外地慕名而来的读者在快要打烊时想要进去看一看,结果是硬生生的被她们用重庆话给轰出去了,当时让我惊讶不已,还有一次也是两名外地来的读者想要买杂志,问她们是不是最新的杂志,她们用重庆话说了一大堆,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杂志全都是新的,怎么可能有旧的之类,结果人家听不懂,她们还是坚持用重庆话重复。而在西西弗,清一色的都是学生风格的服务员,都是统一的很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
书籍种类方面,精典虽然是偏向商业和畅销书一点,但其他的人文社会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也是一应俱全的,甚至还有正版电影的DVD。在这里看书只能站着看,如果要想坐着慢慢看,就需要掏钱办理会员卡了。而西西弗则更偏向人文领域,感觉书籍类别的丰富性还比较不足,不过在这里你有很多的专设的位置让你慢慢看书,不管你是不是会员。西西弗甚至鼓励读者坐在座位上慢慢抄书,这可能是他们打造人文高地决心的体现吧。
有很多人说,西西弗是想成为另一个诚品。但我觉得,如果一味的模仿,你是没办法真正的去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当诚品在台北市的敦化南路亏损了十年还在坚持的时候,有多少人有这个毅力和决心,当然,现在诚品成功了,借鉴它的成功之处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管怎样,精典和西西弗对这个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它们都能够发展的很好,彼此竞争而又互补,让这个城市多一点书香的味道,也给大家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处。
西西弗算是晚辈(至少在这个城市是这样),新人(还不能算是强龙),显得有些谦卑过度,小心翼翼。当然,初来乍到,理应如此。
精典和西西弗都可以笼统的算作书店,这是小同。
但它们的名字都可以直接的显现出大异之处,精典的全名是“精典书店”,写的很清楚明白,它就是一家书店,单纯的书店而已,而西西弗全名则是“西西弗城市书房”,它也是一家如假包换的书店,但它似乎是不愿意人家仅仅把它当作一间书店而已,它好像是要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从它的名字和附设的矢量咖啡馆和不断推出的社会活动可以容易的感受到(虽然精典也有咖啡座,但两者档次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而从它的留言角的超高人气可以体现出它的这种定位是比较成功的(在那个留言角看风格各异的文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毕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这个有点文化沙漠的城市,难度就更大了,即便它一来就选择的是被称为文化区的沙坪坝,但这个所谓的文化区除了堆砌了一大堆的学校之外,真的无法让人感受到它有多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实在是辜负了多少曾在此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名人的厚望啊,在这里就不想多说了。
所以西西弗是很明智的,它处处都在想办法让大家参与到这个庞大而艰难的任务中来,它设立留言角让大家一起来营造气氛,那确实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这里的人没有文化素养和气质,而是这个地方低级而无能的管理者把所有的才华和思想都埋没了,他们只懂得怎么在步行街开更多的服装店赚钱。现在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空间可以让大家受到文学熏陶,施展才华,有如海绵吸水,更甚山中涌泉。我们可以跟随潮流把西西弗说为书店2.0,就像我们现在大红大紫的web2.0一样,因为这样才可以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去达到更美好的目标,Google在这方面不就是一个成功的楷模吗?
而精典呢,由于其较长的历史,累积了无数的老读者,我在西西弗进入这里之前就写过一篇关于精典的文字,因为当时这么大座城市,就只有这么个地方还可以看看书,即便它有不少的问题,也算是让人欣慰的事情。
我越来越觉得精典的老板应该是个精明的,理性的人(西西弗的老板应该是相反),精典书店盘踞于这个城市最顶尖的消费场所大都会一侧,最有特色的建筑纽约纽约的负一楼(但入口在平层),与金夫人影楼的中国总店毗邻,可以说是占据了黄金口岸,一家书店能开在这种地方是需要很足的底气的。这是什么概念,说的更形象点,如果换成上海,就相当于在淮海路的恒隆广场隔壁开一家书店,而且面积还不小,至少是数百平米。
那精典的底气从哪里来呢?我觉得,首先是它庞大的老读者群体,确立了头号书店的地位,还有它跟各出版社和作家以及相关的机构的良好关系也是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虽然它占据的地方租金昂贵,但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人流量和精准的消费群体。由于这里的写字楼多,商务消费人群也非常集中,这里的杂志和商业类书籍也是销量非常好,光是杂志都有过百种,热销的杂志数量也很多,甚至还有同步发行的英文原版国家地理杂志(西西弗的杂志只有寥寥一二十种),这是保证它能够活下去的重要保障。
所以,连这个书店的服务员(不太贴切,但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好的称呼)都是趾高气昂的,而且都是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也许就是老板的家属),最麻烦的是,她们绝对只说重庆话,有一次,有两名外地慕名而来的读者在快要打烊时想要进去看一看,结果是硬生生的被她们用重庆话给轰出去了,当时让我惊讶不已,还有一次也是两名外地来的读者想要买杂志,问她们是不是最新的杂志,她们用重庆话说了一大堆,大概意思就是我们的杂志全都是新的,怎么可能有旧的之类,结果人家听不懂,她们还是坚持用重庆话重复。而在西西弗,清一色的都是学生风格的服务员,都是统一的很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
书籍种类方面,精典虽然是偏向商业和畅销书一点,但其他的人文社会历史哲学方面的书也是一应俱全的,甚至还有正版电影的DVD。在这里看书只能站着看,如果要想坐着慢慢看,就需要掏钱办理会员卡了。而西西弗则更偏向人文领域,感觉书籍类别的丰富性还比较不足,不过在这里你有很多的专设的位置让你慢慢看书,不管你是不是会员。西西弗甚至鼓励读者坐在座位上慢慢抄书,这可能是他们打造人文高地决心的体现吧。
有很多人说,西西弗是想成为另一个诚品。但我觉得,如果一味的模仿,你是没办法真正的去体现自己的价值的,当诚品在台北市的敦化南路亏损了十年还在坚持的时候,有多少人有这个毅力和决心,当然,现在诚品成功了,借鉴它的成功之处也是无可厚非的。
不管怎样,精典和西西弗对这个城市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它们都能够发展的很好,彼此竞争而又互补,让这个城市多一点书香的味道,也给大家一个心灵的栖息之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